齒輪泵軸套或者軸承是齒輪裝配過程不可少的重要零部件,齒輪泵輸送不同的介質時,選擇適當的軸套有助于提升齒輪泵整體使用壽命,相反如果齒輪泵軸套選擇不適當會縮短齒輪泵的使用壽命,那么對于不同介質輸送時應該怎樣選擇適當的齒輪泵軸套呢?
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常用的齒輪軸套有哪些:普通鋼背復合套、不銹鋼復合套、硬質合金復合套、石墨軸套、碳化硅軸套、碳化硅雙軸套、碳化鎢軸套、常規滾珠軸套、滾針軸承、不銹鋼軸承、碳化硅軸承、氮化硅軸承和氧化鋯陶瓷軸承等。以上這些是我們日常當中在裝配齒輪泵常會使用到的軸套或者軸承。
1、常規齒輪泵在高壓輸送有潤滑性介質時,建議使用滾針軸承。
2、齒輪泵在低壓輸送無潤滑性、無雜質的介質時建議使用碳化硅軸套或者碳化鎢軸套即可,可以提升軸套的性。
3、齒輪泵在低壓輸送有潤滑性、無雜質的介質時可以選用普通鋼背復合套、不銹鋼復合套均可,對于輸送有潤滑性、無雜質的腐蝕性介質時應該選用不銹鋼復合套或者不銹鋼軸承。
4、不銹鋼齒輪泵在輸送無潤滑性、含有細微雜質、腐蝕性強的介質時,建議使用氮化硅軸承或者碳化硅軸承及碳化硅雙軸套即可。
5、齒輪泵在中高壓輸送無潤滑性介質、含有細微雜質式建議使用氧化鋯陶瓷軸承。該軸承的好處是可以干運行無磨損、不磨軸、不怕中高壓。
齒輪泵除具有自吸才能、流量與排出壓力無關等特點外,泵殼上無吸A閥和排出閥,具有構造簡略,流量平均、任務等特征,但速率低、噪音和振動大、易磨損,用來保送無侵蝕性、無固體顆粒并且具有光滑才能的各類油類,溫度普通不70'℃,例如光滑油、食用植物油等。普通流量局限為0.045~30ms/h,壓力局限為0.7—20MPa,任務轉速為1200—4000r/min。
油泵內部零件磨損油泵內部零件磨損會造成內漏。其中浮動軸套與齒輪端面之間泄漏面積大,是造成內漏的主要部位。這部分漏損量占全部內漏的50%~70%左右。磨損內漏的齒輪泵其容積速率下降,油泵輸出功率低于輸入功率。其損耗全部轉變為熱能,因此會引起油泵過熱。若將結合平面壓緊,因工作時浮動軸套會有少量運動而造成磨損,結果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這樣的浮動軸套換或修理。
油封磨損,膠封老化卸荷片的橡膠油封老化變質,失去彈性,對高壓油腔和低壓油腔失去了密封隔離作用,會產生高壓油腔的油壓往低壓油腔,稱為“內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壓力和流量。
CB46齒輪泵它的正常工作壓力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輸油量是46L/min,標準的卸荷片橡膠油封是57×43。自緊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損壞或年久失效,空氣便從油封與主軸軸頸之間的縫隙或從進油口接盤與油泵殼體結合處被吸入油泵,經回油管進入油箱,在油箱中產生大量氣泡。會造成油箱中的油液減少,發動機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現象,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換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機油泵供油量不足或無油壓現象:工作裝置提升緩慢,提升時發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內有氣泡;提升時液壓系統發出“唧、唧”聲音;拖拉機剛啟動時工作裝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時間油溫升高后,則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輕負荷時能提升,重負荷時不能提升伸縮舞臺。
故障原因:(1)液壓油箱油面過低;(2)沒按季節使用液壓油;(3)進油管被臟物嚴重堵塞;(4)油泵主動齒輪油封損壞,空氣進入液壓系統;(5)油泵進、出油口接頭或彎接頭“O”形密封圈損壞,彎接頭的緊固螺栓或進、出油管螺母未上緊,空氣進入液壓系統;(6)油泵內漏,密封圈老化;(7)油泵端面或主、從動齒輪軸套端面磨損或刮傷,兩軸套端面不平度超差;(8)油泵內部零件裝配錯誤造成內漏;(9)“左旋”裝“右旋”油泵,造成沖壞骨架油封;(10)液壓油過臟。
油泵殼體的磨損主要是浮動軸套孔的磨損(齒輪軸與軸套的正常間隙是0.09~0.175mm,大不可以超過0.20mm)。齒輪工作受壓力油的作用,齒輪尖部靠近油泵殼體,磨損泵體的低壓腔部分。另一種磨損是殼體內工作面成圓周似的磨損,這種磨損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凈所致,所以添加沒有雜質的油液。